根據台電發布的即時說明,近期各地天氣高溫炎熱,且疫情居家人數擴增,再加上經濟持續成長,連帶整體用電增加,以昨日為例,尖峰負載達3590.8萬瓩,較去(2021)年4月尖峰負載的3277萬瓩,增加約314萬瓩,增幅將近10%。
蕭茲當可在東京宣布與日本達成相關協議。這是他繼美國和以色列之後再次訪問歐洲以外的國家。
蕭茲將在德國工商會的一個經濟會議上講話。在中、美貿易衝突中,兩國都致力於在不疏離安全夥伴美國的同時,維護本國在中國的經濟利益。現在,德國有意將和日本的對話提升至政府間磋商水準。訪問結束前,他會參觀位於川崎的一個氫氣供應鏈示範項目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©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: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,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,不得擅自使用。文:Martin Fritz 德國總理蕭茲(Olaf Scholz)將日本作為他本週亞洲之行(4月28日至29日)的訪問國。其中,大部分諮詢都來自中國。
根據《聯合早報》報導,一些來新加坡設立家辦的中國富豪曾不約而同指出,來新加坡設立家辦,已在中國富豪的社交圈子中蔚然成風。新加坡有何優勢? 新加坡擁有政治穩定、政策優勢以及社會和經濟面向的優點,因此不少中國富豪排除萬難也要「錢往」新加坡。符合上述任一條件的外國富豪,只要在新加坡投資至少250萬新元(約新台幣5312萬9225元),就能申請成為永久居民。該公司的一名董事Ryan Lin透露,相對其他國家,如印度、印尼和歐洲,尋求在新加坡設立家辦的中國客戶比例明顯更高。
中國富豪是新加坡「家辦」大戶 新加坡一些專門協助富豪設立家辦的公司近日紛紛指出,中國富豪已成為他們的主要客戶來源。在中國富豪圈子中,海底撈聯合創辦人張勇和舒萍夫婦無疑是最響亮的名字。
文:李國豪 近年來,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的聲浪越來越大,加上香港經濟和政治氛圍都大不如前,西方媒體日前報導說,有越來越多中國富豪開始想方設法把錢轉移到海外。據報導,舒萍也在本地設立了名為Sunrise資本管理公司的家辦。2021年,北京當局開始強打共同富裕政策,科技及教育產業相繼被整肅,不少透過相關產業致富的中國富豪無可避免地遭到一定程度的打擊。這加大了中國富豪轉移資產的難度。
Photo Credit: Reuters/達志影像 已入籍新加坡的張勇出生於中國,是知名餐飲企業海底撈創辦人。張勇夫婦在2018年正式入籍新加坡後,一度雄踞新加坡首富寶座。延伸閱讀: 亞洲20大富豪家族中,7大來自東南亞掌握著近4成資產 海底撈把四人「撈」成億萬富豪:創辦人張勇躋身《富比士》新加坡富豪榜 新加坡有錢人越來越多:身家百萬美元的富翁近53萬人,超級富豪也有4206人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此外,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全球投資者計劃(GIP)下,符合特定條件的外國富豪能透過在本地進行投資,申請成為本地永久居民。
新加坡律師事務所Bayfront Law也觀察到類似的趨勢。根據當地嚴格的外匯管制條例,中國人一年最多只能往國外匯款5萬美元,或30萬人民幣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該行去年來自大中華區的新家族辦公室客戶,較2019年增長了三倍。
據報導,舒萍也在本地設立了名為Sunrise資本管理公司的家辦。所謂家族辦公室,意即由企業家族所設立的公司,集中管理家族財富、投資及傳承規劃,在中國被稱為「家辦」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中國科技產業一度遭北京整肅,科技巨擘阿里巴巴也無法倖免於難。簡單來說,VCC架構允許投資人以更靈活的方式進行資產和風險管理,同時不必公開股東名單,讓投資者保有隱私。2020年1月,新加坡政府正式落實可變動資本公司(VCC)架構。文:李國豪 近年來,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的聲浪越來越大,加上香港經濟和政治氛圍都大不如前,西方媒體日前報導說,有越來越多中國富豪開始想方設法把錢轉移到海外。
政策上,新加坡並沒有徵收財富稅,這對任何有錢人而言,都是難以抗拒的誘因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星展私人銀行等業者在去年紀錄了中國富豪來新加坡設立「家辦」的增長。
中國富豪為何紛紛轉移資產? 2019年,常年銜接中國大陸與外國市場的香港爆發「反修例運動」,政治局勢快速惡化,當時已有一些中國富豪醞釀找尋藏富的替代地點。若按照各家業者的統計,中國富豪成立家辦的增幅幾乎肯定最為驚人。
因此,部分中國富豪以較小的資本設立家辦,且資金來源多數來自海外的生意。星展私人銀行(DBS Private Bank)的數據也顯示,該行去年的大中華區家辦客戶,從過去約佔總數的25%至30%,增至45%。
根據《聯合早報》報導,一些來新加坡設立家辦的中國富豪曾不約而同指出,來新加坡設立家辦,已在中國富豪的社交圈子中蔚然成風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延伸閱讀: 亞洲20大富豪家族中,7大來自東南亞掌握著近4成資產 海底撈把四人「撈」成億萬富豪:創辦人張勇躋身《富比士》新加坡富豪榜 新加坡有錢人越來越多:身家百萬美元的富翁近53萬人,超級富豪也有4206人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2021年,北京當局開始強打共同富裕政策,科技及教育產業相繼被整肅,不少透過相關產業致富的中國富豪無可避免地遭到一定程度的打擊。
此外,在經濟層面上,享有地理優勢的新加坡四通八達,可作為在亞洲其他地區進行投資的跳板。華僑銀行(OCBC)旗下私人銀行新加坡銀行(Bank of Singapore)也呈現一樣的勢頭。
新加坡律師事務所Bayfront Law也觀察到類似的趨勢。此外,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全球投資者計劃(GIP)下,符合特定條件的外國富豪能透過在本地進行投資,申請成為本地永久居民。
該公司的一名董事Ryan Lin透露,相對其他國家,如印度、印尼和歐洲,尋求在新加坡設立家辦的中國客戶比例明顯更高。但是要把錢搬離中國並非易事。
此外,也有一些中國富豪早就把資產轉移到香港,再以香港為中轉站,把錢轉到新加坡。本文獲新加坡紅螞蟻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。在中國富豪圈子中,海底撈聯合創辦人張勇和舒萍夫婦無疑是最響亮的名字。或至少擁有不少於2億新元的可投資資產淨額。
其實,近年來已經有不少中國富豪「錢進」新加坡,其中又以在新加坡設立用於理財的家族辦公室的方式最受歡迎。不過有專家提醒說,香港的金融專才在財富管理方面,擁有比新加坡同業更優良的紀錄,新加坡若要搶食中國富豪在海外設立家辦的這塊大餅,就必須設法趕上香港在財富管理的水準。
其中,大部分諮詢都來自中國。中國富豪是新加坡「家辦」大戶 新加坡一些專門協助富豪設立家辦的公司近日紛紛指出,中國富豪已成為他們的主要客戶來源。
這對一些有意在新加坡設置家辦,卻又想保持低調的中國富豪極具吸引力。兩大因素疊加,進一步加快中國富豪把財產轉移到國外的腳步,而政治穩定、擁有廣大中文群體,且沒有徵收財富稅的新加坡適時成為極具吸引力的選項。